職場信念╱司徒永富

12.2022Column

以貌取人 vs 相由心生

舊約聖經申命記:「因為耶和華—你們的上帝—他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至大的上帝,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賄賂。」(10:17)

在撒母耳記上第十六章記載了先知撒母耳按照神的吩咐到耶西的家,去膏立他的一個兒子代替掃羅作王。當撒母耳見到耶西的兒子以利押的時候,以為神一定會揀選他,因為他的身材高大。但神卻對撒母耳說:「因為人看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16:7)很明顯,神不喜歡亦教導我們不要「以貌取人」,但是現實生活中,卻很難做到,且比比皆是。
美國著名形象設計師莫利曾對100家大型企業的總裁進行訪問,發現97%的總裁認為,展示出自己形象魅力的人會獲得更多的升遷機會;95%的總裁相信,不合適的穿著會使面試者更容易遭到淘汰;93%的總裁表示,絕不會用不懂穿著的人做自己的助手。
這種以貌取人的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首因效應」(Primacy Effect),也叫優先效應(Superiority Effect)、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為主的想法。即當人們第一次與某人或物接觸時,會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那些資訊,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有趣的實驗,讓兩個學生都做對30道題中的一半,但是讓學生A做對的題目儘量出現在前15題,而讓學生B做對的題目儘量出現在後15道題,然後讓一些受試者對兩個學生進行評價,兩相比較誰更聰明一些。結果發現,多數受試者都認為學生A更聰明。亦有研究發現,在第一印象中,50%以上是由相貌造成的。
以貌取人既然那麼普遍,那又是否真的沒有根據呢?話說美國總統林肯的朋友向他推薦了一個才識過人的閣員,林肯只見了一面就很快拒絕了。朋友問他原因,他說這人長得太醜,我不喜歡他的長相。他的解釋卻是頗有道理,他認為一個人過了40歲,就應該要為自己的面孔負責。這大概就是所謂「相由心生」的道理:一個人的情緒、個性、神態會在面部肌肉上留下痕跡,經年累月,就變成了自己的面孔。林肯所說的「太醜」,可能就是「有諸內,形於外」的「醜」。
近代史中的曾國藩閱人無數,也有一個「相由心生」的「以貌取人」故事。話說曾國藩委派李鴻章訓練淮軍,有一天,李鴻章帶著三個人求見,請曾國藩給他們分職務。曾國藩當時剛好出外散步,李命三人在外等候,自己則進入室內。等到曾散步回來,李請曾傳見三人。曾竟說大可不必,並對李說:「站在右邊的是個忠厚的人,可委派後勤補給工作;站在中間的是個陽奉陰違的人,只能給他無足輕重的工作;站在左邊的是個大才,應予重用。」李驚問道:「你是如何看出來的呢?」曾說:「剛才我散步回來,走過三人面前,右邊那人垂首不敢仰視,可是他恭謹厚重,故可委派補給工作;中間那個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過,立刻左顧右盼,可見他陽奉陰違,故不可用;左邊那人始終挺直站立,雙目正視,不亢不卑,乃大將之才。」
誠然,刻板、主觀的「以貌取人」固然不可取,但「相由心生」卻是有其道理的,正如耶穌提醒我們:「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路‭6:45‬)‬

c3t2

司徒永富

司徒永富博士,現任鴻福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實務教授,同時出任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主席及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執行委員會委員。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