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於山旮旯的耕作青年

阿康回家路上會經過一小片竹林。

12.2022Feature

採訪、撰文:黃詩雅 ╱攝影:陳曉盈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為了專注於劇本創作和體驗農耕生活,三十出頭的黃旭康四年前決定搬到馬鞍山村居住,開展「山旮旯」的生活。從住處到市區要徒步近一小時,村巴每日只有七個班次,晚上七時尾班車便開出,錯過了尾班車就要徒步上落山;即使搭到村巴,在總站下車還要走半小時才到家;回到家裡,屋內接收不到網絡訊號,附近也沒有商店可以購買到生活用品。

阿康表示為專注於劇本創作及體驗農耕生活,搬到馬鞍山村居住。

阿康是礦工第三代,外公曾是馬鞍山鐵礦場的礦工,阿康的母親也在馬鞍山村長大,後來嫁給了阿康父親,才搬出市區居住。他一直與祖父祖母、父母和姊姊同住,阿康一家常常會回馬鞍山村探望外婆,家人在村裡有另一間屋,就是他如今的住處,因此對阿康而言,馬鞍山村一點都不陌生。

阿康在屋外栽種的蕃茄收成。

不陌生的新居

最初搬來馬鞍山村時,阿康清早就會起牀下田工作,下午比較熱,他便躲進屋內寫劇本,或者跑到溪裡清理垃圾,黃昏時外面變得清涼,阿康便回到田裡工作,或者在露台開一盞射燈,繼續寫劇本,又或許到沙田做兼職。深夜時分,村巴早已停止服務,阿康便徒步上山回家休息。對於一直在市區生活和居住的他而言,唯一比較不適應的要數突然出沒的昆蟲,阿康憶述,最初搬來時仍未砌好牀架,有一晚他在梳化上休息,突然有一隻蟑螂爬過,他嚇得立時醒過來。又有一次阿康將收成的蕃茄搬入屋內,殊不知引來一隻老鼠吃掉蕃茄,還令廚房出現異味。

露台種滿各式各樣的植物。

阿康的家有個大露台,除了可以飽覽馬鞍山山巒疊嶂的自然風光,其中亦種植了各式各樣的植物,例如秋葵、檸檬、熱情果、迷迭香等,阿康同時在露台中間搭了一座約兩米高的棚,讓蕃茄可沿着棚向上生長。踏入屋內,映入眼簾的是開放式廚房,廚具一應俱全,由於超市和外賣都不送貨到這裏,阿康通常在家裡做飯。他會趁着下山做兼職時,順道購買食材,例如可存放較久的急凍肉類、米、麵類等,蔬果就靠自己種植。有次超市特價,他一口氣買了十多公斤食材,「背着太重的東西追不到村巴,但有些食材是需要雪藏的,唯有背着十多公斤的東西盡快上山。」阿康笑着分享。

由於超市和外賣都不送貨到這裏,阿康通常都在家裡做飯,因此家中廚具一應俱全。

至於屋內的傢具電器,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材」,村裡的文化較儉樸,從事建築和運輸的村民常常分享二手物品,阿康為免浪費,接收了冰箱、電視機、牀架等。阿康整間屋是由鋅鐵和混凝土搭建,加上西斜,夏季時屋內十分悶熱,然而他在家裡鮮有開風扇。他笑着解釋:因為風扇安裝在屋內較高處,惟天花板很熱,風扇吹出來只會是熱風,與此同時,他發現露台的網絡接收比較好,因此他常走到屋外樹蔭位置乘涼和工作。

阿康選擇種植其他村民較少培植的品種,例如相中的牛油南瓜。
阿康選擇種植其他村民較少培植的品種,例如相中的牛油南瓜。

享受耕作

問到最喜歡家裡哪個「角落」,阿康毫不猶豫地回答:「一定是農田!」因他十分喜歡耕作和種植,他笑說小時候很傻,假日來到村裡,曾剪去草的頂部,然後插進泥裡再種。長大後,阿康終於一嘗耕作生活,他選擇種植一些其他村民較少培植的品種,例如牛油南瓜、香草等,阿康帶點自豪地說:「我成功種到牛油南瓜,很好吃!只是比較難種植。」阿康憶述,種植牛油南瓜時花了大量時間和心機,例如開花前要包住花蕾,防止被蟲咬,若雄花與雌花於不同日子開花,他要先摘取雄花冷藏處理,待雌花開花時進行人工受粉。

阿康說自己最喜歡的「角落」,就是農田。

阿康比較「拿手」的則是種蕃茄,有次他種植的蕃茄「大豐收」,於是想拿到在村裡售賣,其他村民漸漸知道村裡多了一位年輕村民,一籮籮新鮮通紅的蕃茄,讓阿康與村民們打開了話匣子,有村民大讚他的蕃茄好吃,又有村民與他交流種植心得,互相分享種子和培植的幼苗。

無私的付出

與村民熟絡後,阿康更加體驗到村民互相分享的那份慷慨和情誼,鄰居不時會與他分享農作收成,阿康的外婆也不例外,她在家中種植韭菜,會包成韭菜餃子,與鄰居分享。任職水電技工的父親雖然不是村民,但每逢假日就會跑到村裡,探望兒子和岳母之餘,還會幫不同村民維修,阿康家中也因此擺放了不少工具和材料。

阿康家後方的農田

住在馬鞍山村近四年,阿康特別欣賞村民們的付出,會因為村民很微小的舉動而感動,他曾看見鄰居伯伯幫忙清理路上的樹葉,甚至爬落斜坡修剪樹枝,只為減少樹蔭範圍,避免引來蛇聚集。阿康說:「掃樹葉看似很簡單,但政府未必會派人入村清潔,村民擔心路上有很多青苔,會很滑,於是他們定時就有自發的清潔行動,村民和遊人經過時便不會滑倒。」

除了鄰居伯伯,其他村民也不遺餘力地付出:阿康的外婆會清潔村口的斜路,有村民見村裡的路又滑又斜,專程為長者製作欄杆扶手。阿康漸漸被村民們的一舉一動感動,也開始自發清理樹葉,他感歎道:「我覺得這些事很了不起,在我看來,明明村裡的路是公家的,大家卻會花心思花時間,用自己的技術或器材令整條村變得更好,讓大家住得更開心,這真的很厲害。」如今阿康會多走一步,將村民各自的力量結合,組織村民一起清潔和改善村裡的環境。

阿康現職鞍山探索館的項目統籌,工作包括帶公眾體驗植樹和護苗。

在村裡茁壯成長

除了成為馬鞍山村的居民,如今阿康的工作也與馬鞍山村密不可分,因着搬入村裡,阿康有機會認識到本機構位處馬鞍山村的鞍山探索館,因緣際會下,他去年更成為探索館的項目統籌,工作包括在鄰近的鹿巢山種植及護理樹苗、公眾教育等。
四年走來,阿康在馬鞍山村度過青春的年日,與家人、村民和大自然締造了不少美好回憶,就似他悉心栽種的植物,他也在這條村裡茁壯成長,即使有人認為馬鞍山村很「山旮旯」,但阿康依然希望可以一直在這裡居住和生活。

阿康家的外貌,他在這裏度過了4個年頭。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