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關服侍 – 彼此聆聽,彼此顧念

05.2021Service

曾浩賢博士

筆者事奉的神學院正開設一科名為「殘疾人士事工Ministry with People with Disability」的科目。在其中一堂,我們邀請了一位有唐氏綜合症兒子的母親前來分享她的經驗、喜樂與掙扎、盼望與憂慮,也分享教會和信仰在當中的角色。由於同學多為教牧同工,他們最關心的,自然是當教會遇着這類型的家庭或人士,要作甚麼安排和支援才是最合適的呢?例如他們會問:作為唐氏綜合症兒子的家長,會希望兒子融入一般的團契、主日學和崇拜,還是希望教會為這些人士專設另外的團契和崇拜呢?就着這問題,這個母親的回答讓人敬佩,也有着很重要的提醒。她沒有說希望有「融入的安排」還是「特別的安排」,而是說不如問一問其他有健全子女的家長的想法。因為即使她希望融入,但這或會為正常的孩子及其家長造成困難和影響,故也需要聽聽他們的感受和想法。

這位母親的回答,其實已帶領我們進到另一個層次,不再是「融入的安排」還是「特別的安排」這實際工作的層次,而是我們要先「彼此聆聽」的層次;或進一步說,是要先「彼此顧念」的層次。從負面來說,有些教會討論「融入」還是「特別」,是本於顧念自身的需要。例如健全人士子女的家長不希望「融入」,因為怕會影響他們子女的學習等等。同樣地,有些殘疾人士的家長會批評教會和基督徒沒有愛心,因為他們的子女不被接納,沒有包容他們的不同。反過來說,從正面談「融入」還是「特別」,是大家都有聆聽對方的想法,有顧念對方的難處和需要,共同譜出一個最合適的安排。雖然過程總不容易,而且往往都需要大家彼此相就才能成事,但這正是一個有愛的群體會展現的情況。

當然,「彼此聆聽」和「彼此顧念」並非教會內部才需要,在我們的家庭、學校、職場和社會等等,也同樣需要。不同的人一起生活,假如缺乏了「彼此聆聽」和「彼此顧念」,往往都會出現很多問題,出現很多不愉快甚至紛爭的局面。特別是如果社會上擁有能力、權力和財力的一方缺乏了這些,不公義、欺壓、被邊緣化等問題便很容易會出現。因此,教會的社關服侍工作需要積極在教會內外推動「彼此聆聽」和「彼此顧念」的氛圍。或許這刻週遭的撕裂和對立思維使這工作很困難,但我們可以由小開始。只要有多一個人願意聆聽和顧念,我們便有多一分積極和正面,也有多一份愛與和平。

作者:曾浩賢博士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牧師、信義宗神學院助理教授(社關服侍學、實用神學)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