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仲文 — 藍雪櫃的漣漪效應

簡仲文認為善事不一定要由大人物去做,大家都可以一人行多一步用愛去包圍自己的社區。

05.2021Feature

採訪、撰文: Mak Mak ╱攝影:Knight ╱部分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新冠肺炎疫情下,往日熱鬧的佐敦社區頓變冷清,一間又一間店舖關門,許多人失去工作,一直積極行善的簡仲文去年眼見當時身處社區的狀況,很想為社會中身處困境的人多做些事,與他們共享資源。

《麥路人》電影海報酬網上圖片)
《麥路人》電影海報(網上圖片)

然後有一天,簡仲文在欣賞電影《麥路人》時,看到露宿者阿博(郭富城飾)提示年青的同路人,肚餓可以到街上的社區雪櫃(食物銀行)取食物。這讓他感動之餘忽然靈機一觸,一個社區共享雪櫃計劃 ─「藍雪櫃」(Blue Fridge Project)由此誕生。

緣起於《麥路人》

本身是一個非牟利體育團體負責人的簡仲文(Ahmed Khan)自去年 11 月起,在佐敦街頭擺放社區共享雪櫃 (藍雪櫃1號和2號分別位於吳松街86號及文苑街47號)。說起藍雪櫃1號的來源,簡仲文難掩一臉笑意。

一開始他想擺放一個共享雪櫃在鄰近自己辦事處的街上,便向附近一個相熟的垃圾站主管打聽。他笑說:「我向他查問有沒有雪櫃,聽見我想做的事,起初他取笑我傻,但第二天他真的找到一個給我,而且是很『新鮮』的,剛被人丟棄的。大清洗後,起初我想在雪櫃外面畫Graffiti,後來想到這段時間大家都想看見希望,看見藍天白雲讓人很開心,於是我用體育會剩下的油把雪櫃塗上藍色。」

簡仲文希望用藍雪櫃的人就像用自己家裡的雪櫃一樣方便,「不需要諗多謝邊個,也不須要想邊個拿了食物來吃」。藍雪櫃外面寫上:「取你所需,送你所想Give what you can give, Take what you need to take」。裏面上層放了口罩等防疫物資,下層則擺放著罐頭、乾糧、紙包飲品等食品。


位於文苑街上的藍雪櫃2號
位於文苑街上的藍雪櫃2號

訪問那天,吳松街上的藍雪櫃1號剛擺放了5個月,「開業」以來,這雪櫃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取」和「送」,來取免費物資和食物的人固然多,經聯絡和未經聯絡直接來送物資的也不少。透過傳媒和社交媒體報導後,甚至有很多人跨區前來。

計劃讓簡仲文認識了許多新朋友,聽了許多生命故事,有的讓他傷心,有的讓他感到鼓舞。他指出,定期來取物資的人中,有一些長者坐$2車也要從新界出來九龍拿物資,又有好幾個40歲不到的,遇上疫情失業連劏房房租也交不到,其中一個對人生感到失望甚至想到燒炭自殺,簡仲文於是每週為他預備一袋物資,一段時間後,那人忽然有天說下週不會來了,原來他找到一份兼職,他還感嘆說:「多謝藍雪櫃,不然可能我已不在了。」

3歲小妹妹也跟媽媽來到捐贈物資(藍雪櫃FACEBOOK圖片)
3歲小妹妹也跟媽媽來到捐贈物資。

善行早已植根

遇上這些疫境失意人,簡仲文很多時會鼓勵他們說:「今天沒有,不代表明天也沒有呀﹗」他說,人生總有順逆時,自己今天看來生活不錯還可以助人,但其實過去也曾經歷抑鬱的低谷。

63歲、在香港土生土長、擁有一半巴基斯坦血統的簡仲文認為香港是大家成長的家,同是香港人應該互相幫助。他小時候家境非常貧窮,跟家人「困」於一間狹小的板間房中,年幼時試過捱餓,中三停學後做過很多行業,後來做過飲食和旅行社等生意。少年時的經歷,令他明白到弱勢社群的無助與掙扎。


善行體育基金贊助小朋友學習戲劇(後排左2為簡仲文)

他多年來與社福團體合作,捐出愛心飯劵、端午糭及月餅等予基層市民,又在2011年成立「善行體育基金」,致力推廣體育及文化活動,協助弱勢社群。在過去的十年,簡仲文一方面希望透過基金協助曾參與高水平競賽的運動員繼續貢獻香港,幫助他們成為教練,將參與國際比賽的經驗及技術傳承到下一代。另一方面,支援低收入家庭的小孩參加課外活動,讓他們有機會接觸社會中的不同階層。

產生漣漪效應

為了直接助人及確保資源可以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簡仲文最近開始與其他地區人士合作,一起探訪油尖旺區的籠屋居民,將物資直接送到籠民的手上,又在兒童節派發禮物予社區內的小朋友及他們的家庭。

談到有住在不同地區的街坊響應FACEBOOK和MEWE群組的號召來捐贈物資,亦有老師和家長帶小朋友來親身體驗,讓藍雪櫃一下子成了一個公眾教育場地,簡仲文衷心感謝市民對計劃的支持,他期望未來可以有更多人以行動表達對社會的關懷。

社區共享雪櫃發起人簡仲文

簡仲文又呼籲大家除關注藍雪櫃外,不妨回頭看看自己身處的社區,因為每個社區都有需要幫助的人,大家可以一人行多一步,用愛去包圍自己的社區,把多餘的物資帶在身上親手交給他們,亦把藍雪櫃的漣漪效應送到每一區。

簡仲文表示,未來可以的話也會繼續在街上擺放讓社區共享的藍雪櫃,他希望「如果有天要收回雪櫃,也是因為社會的經濟環境已改善了﹗」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