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琪 — 「喵坊Mil Mill」—看得到的回收再造過程

Harold相信香港人有意識將「回收」融入生活之中。

02.2021Feature

採訪:Jonathan ╱ 撰文:周淑屏╱ 攝影:陳曉盈 ╱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喵坊Mil Mill」是香港首間紙包飲品盒回收漿廠,亦將廢紙運到越南合作的工廠製成再造紙巾,然後運回香港出售,還和各界合作實踐循環經濟概念。紙巾現在在一些小店和網店例如HKTVmall銷售,百佳的Taste也有售賣,銷售額頗氏增長,由於是made in Hong Kong的品牌,也令他們有穩定的支持者。

紙包飲品盒打成紙漿後,再製成紙巾出售。

創業艱難

Mil Mill創辦人之一 ——葉文琪(Harold)和生意合作夥伴以前是做回收的,2009年,他們創立資訊機密處理有限公司,亦即Mil Mill的母公司,提供機密文件銷毀處理服務,專做辦公室廢紙回收。他們只是中小企,只有幾個合夥人的個人投資,加上銀行貸款成為資本。十年前的廢紙業多數是傳到第二、三代的人去做的,營運的人學歷不高也比較傳統,是「收買佬」的經營形式,長遠來說沒有可為。Harold和夥伴認為要以企業對企業 (B2B)的概念經營,幫機構回收廢紙,也幫機構處理機密文件,用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FID)處理,他們也推行減碳概念,這在十年前是很新的模式。他們期望運用專業知識能令行業提升,令這行業有更可為的發展。公司營運了六至七年也沒有賺錢,後來賺錢後,就申請回收基金和找廠房做漿廠。

因為廠房有上蓋,裝嵌整個打漿生產線也花了不少工夫。
因為廠房有上蓋,裝嵌整個打漿生產線也花了不少工夫。

其後,在2019年成立這間用循環經濟模式營運的紙包飲品盒回收漿廠,是希望起到示範作用,令垃圾變為資源,將廢紙回收後變紙漿,再將它變成製成品。他們滿腔熱誠地營運這盤生意,希望幫香港減廢,而建立紙漿廠的目的,是可以令回收再造的過程變成大家也可以看到的,成為環保教育。

Harold簡介紙包飲品盒的組成物料。

覓地建廠

他們遇上的困難首先是找地方建廠花了許多時間。找到地方之後就要建廠房,國內起這些廠房限制少,但香港限制比較多。由於這裏是現成的廠房,他們已一早將限制給設計師參考,還要一面做一面改,例如將漿缸改矮一些,才符合廠房的高度,又因為廠房有上蓋,將吊車把漿缸吊上去,已花了許多時間。建立生產線的時候,由於香港已有20多年沒有造紙業,所以沒有人有經驗,幸好找到一班技師,他們是僅存的機械師傅。其實他們也沒有經驗,但覺得很有挑戰性很好玩,經過一番摸索,從大陸燒鐵,運下來再燒焊組合,才形成現在的生產線。運輸漿缸的過程也很複雜,慶幸有一位拖頭司機很有心,努力找沒有高度限制的行車路線,才順利把漿缸運到。 Harold很感激這一班師傅。

教育中心內展示了三種回收技術。

他們又花了七、八十萬改善機器、廠房,因為多大貨車出入,單單廠房門口的地也花了十至二十萬重鋪。Harold說:「這裡的租約明年底屆滿,政府想收回這裏和隔壁,然後起微電子中心。這裏原來是空置了多年的廠房,我們修整了九個月才完工,花了很多錢和心力。為了將來能夠永續,要解決租約的問題,我們要提早去談續租。」

合作夥伴

建立廠房後,最大的挑戰是回收工作,他們找政府支持,黃錦星來主持廠房的開幕,也幫助他們找合作夥伴。其中他們找到維他奶這最大紙包飲品盒生產商幫助宣傳,讓他們可以進入學校回收小食部的紙包飲品盒。他們也和不同環保團體合作,全港大部分的環保團體都支持,例如環保觸覺、綠色力量,幫助他們在商場設立紙包飲品回收。

回收問題解決了,在他們的廠房成功生產紙漿後,又花了六個月時間,到大陸找海關檢定,得到非固體廢物證明,然後找廠商合作。大陸從未有從香港入口紙漿,廣東省也不喜歡入「濕漿」,原因是那不屬於海關固有的編碼。因此他們最遠要去到寧波找廠商,最終找到一間廠商合作,開始賣紙漿給東莞的紙廠。

Harold撕開紙包飲品盒,解釋當中使用的鋁、膠和紙三種不同物料。
Harold撕開紙包飲品盒,解釋當中使用的鋁、膠和紙三種不同物料。

滿途荊棘

政府的環保基金資助三百萬,但實際他們只拿了90萬,因為有些資助要完成了才可以拿到,但是他們的投資額已超過一千萬,那是他們用原有業務加股東的擔保向銀行貸款得來的。他們已預算三、五年內也不能賺到錢,要靠回收的收入來支撐。但自去年11月開始,廢紙回收也有赤字,因為廢紙量跌了三成,最高峰跌了五成,現在回復到八成。疫情的影響甚為嚴重,今年初的時候,他們很擔心週轉不到,其中一個月更要減人工,後來得到政府的津貼,員工薪金才回復正常水平。由於印尼方面的廠商不入廢紙,他們要另覓途徑,幸好找到越南廠商肯回收他們的廢紙,他們也向那廠商買廁紙的成品,成為Mil Mill品牌的廁紙。

廢紙經過運輸帶送入機器,進行打漿。

現在他們的廁紙市場佔有率連0.5%也沒有,Harold希望五年間可以上升至5%。生產紙漿售賣的部分遠遠談不上收支平衡,因為紙漿的價格很低。現在他們的廠房只處理十噸廢紙,但如果24小時運作,其實可處理20噸廢紙。他們希望可以成為一間可處理全港紙包飲品盒的廠房,長遠有自己的廁紙、影印紙品牌。希望大部分紙漿成品可以返回社區使用,市民知道那是自己之前拋棄的垃圾造的產品,會更加珍惜,這也是一種環保教育。

廠房內一袋袋「濕漿」,稍後會賣給造紙公司製紙。

環保教育

Harold認為香港人的消費模式需要改變,例如循環再用的recycle廁紙手感會比較差,也比較薄,顏色沒有那麼白,那是環境保護的代價。歐洲人習慣付此代價,但對香港人來說要改變需要較長時間。通常較少後生仔會去買廁紙,如果看見後生仔拿一袋廁紙,那九成是Mil Mill的出品,因為他們較有環保知識。其實賣廁紙也沒有什麼錢賺,只是希望產品入屋可加強環保教育。

他們沒有資源投資超級市場的上架費、電子廣告宣傳費,現在只是同溫層認識他們,他們想有多些人知道有這間廠的存在。現時學校只幫助回收紙包飲品盒, 他們希望以後可以賣廁紙給學校和教會。發展至今,他們的業務多了兩個途徑,其一是與大機構合作,例如和製造月餅的公司做月餅盒回收,那公司也向他們買回廁紙。又如南豐紗廠The Mills會讓他們收廢紙,他們也供應廁紙給南豐。另外一個途徑是和NGO有特別形式的合作,例如和元朗、屯門社區回收中心合作。

Harold手上的手工紙,是利用回收物料製成,公眾可以參加工作坊學習製作。
Harold手上的手工紙,是利用回收物料製成,公眾可以參加工作坊學習製作。

創造空間

由於現在現金流很緊張,他們希望可以收多些廢紙、找多些業務機會,例如和小店合作,茶餐廳也多買他們的厠紙、餐紙。最近一年也得到很多年輕區議員支持,令到回收網絡有增長。年輕的區議員在辦事處設立回收點,推動循環經濟,更辦團購幫他們賣廁紙。

Harold認為實踐循環經濟概念要成功,要有政府的政策的配合,例如垃圾收費和生產者責任制,成立回收基金,再將基金的錢放回回收產品上。荷蘭的循環經濟是全球最大的,他們因為有政府的政策創造空間,商界才可加入。而回收率的高低由市民的意識決定,他對香港人有信心,認為市民肯參與的話一定會投入去做。人們時常說南韓和台灣的環保回收做得很好,他聽到覺得很傷心,因為香港發展得慢,被其他地區趕上了,但這些與香港人的質素無關,需要政府的政策配合才能成事。

公眾可以申請參觀Mil Mill的工廠及教育中心,Mil Mill網站內有申請表可供下載。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