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信念╱司徒永富

04.2023Column

新常態下的職涯

在疫情期間聽得最多的名詞,可說是「新常態」(New Normal) ,其實這名詞本來是應用於政治經濟領域中,早於疫情前已被應用。

疫情卻把這名詞廣泛地應用到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隨著時間推移,不少因疫情而加速轉變的生態已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恒常,例如現在我們都習慣了不接觸的消費行為、線上會議、在家工作和在家學習(WFH和SFH)、多重收入來源(例如沒穩定的全職工作,成為斜杠slash 一族)、計件式收入等。有趣的是,新生活方式既然出現了,就只會帶我們去新的境界,沒有可能完全回復舊日的「常態」,極其量是出現所謂混合(Hybrid) 模式,例如有大學校長已呼籲教授的教學錄影在網路公開,讓同學隨時學習和重溫,而學習模式更應結合線上線下;又例如有大企業如Meta和大型銀行已計畫長期讓大多數員工在家工作。可以肯定在未來極短時間,迎來林林總總的轉變是必然的,問題是我們是否有心理準備迎接接踵而來的改變?
舉例說,在工作新常態下多了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的考慮,加上不少人選擇移居海外,造成人才流失,挽留人才突然間變成職場的重要議題。不少企業唯有考慮更多的工作新常態措施,用以吸引和挽留人才,包括彈性上班、容許部分工作天在家工作(混合式上班模式)、引入更多家庭友善政策(例如孩子開學假、陪長者覆診假、帶子女上班等),公司上下一同擁抱工作新常態。
在眾多的職場新常態中,比較顯著的就是「斜杠一族(Slash)」的出現,英文slash 由美國著名作家Marci Alboher 首先提出,這是一種工作態度,表示人們不再滿足于專注在單一工作,反而希望享受多重職業身份。當向別人介紹自己時,他們會以Slash(/) 介紹自己,表示自己正在擔任不同工作。作家Susan Kuang在一本名為《斜杠青年:全球職涯新趨勢,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 Slash》的書中提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怎樣的生活,直到你開始這種生活。」換句話說,「斜杠人」理應知道自己想過一種甚麼生活,然後不理會其他人目光去付諸實行,這亦反映新一代的工作者更重視實踐自我的需要,亦不甘願被一種職業或一個雇主佔據整個自我。
順帶一提,這種新職涯思維可能也更有利於探索新時代的職場、專業、營商宣教的模式,尤其是進入一些不能自由宣講福音的地方或信徒群體普遍不能支持傳道人的生活開支。其實新約時期的保羅也可以說是斜杠一族的表表者,他在寫給帖撒羅尼迦人的信中便自述道:「弟兄們,你們紀念我們的辛苦勞碌,晝夜做工,傳上帝的福音給你們,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帖前2:9‬)和‭ 「你們自己原知道應當怎樣效法我們。因為我們在你們中間,未嘗不按規矩而行……這並不是因我們沒有權柄,乃是要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效法我們。」(‭帖後‭3:7–9)可見保羅是在有選擇地一邊作「斜杠族」一邊「晝夜做工」把傳福音和現實世界的工作(織帳棚)結合到宣教生涯中。

c3t2

司徒永富

司徒永富博士,現任鴻福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實務教授,同時出任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主席及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執行委員會委員。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