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23 • Focus
訪問、撰文:許莉霞 ╱ 攝影:Jonathan ╱部分相片由沙田多元化金齡服務中心提供
基於雙職父母工時長等因素,祖父母成為孩童主要照顧者的情況日漸增加。但祖孫之間的關係,是只局限於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單向關係嗎?沙田多元化金齡服務中心獲李錦記家族基金資助,推出《代代傳家福 —「義」代同行計劃》,打破了這個預設的想法。計劃於2021年年中開始,為隔代照顧家庭提供一系列個人、家庭及社區活動,將祖父母的智慧及經驗整合發揮,並特別設有祖孫義工訓練小組,讓兩代人攜手為社區服務。
參與計劃的蔡玉蘭婆婆,沒想過計劃為孫兒鈿鈿帶來很大的改變,讓他由原來的固執、自我,變成會主動協助長者的貼心孩子,亦學會回報祖父母照顧他的辛勞。同時,婆婆也改變了以往的單向指令的管教模式,與孫兒的相處有更多互動。
參加計劃前,玉蘭婆婆承受着很大的照顧壓力,因為就讀小四的孫兒一出世就由她全職照顧,同時她還要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的父母。「我現在都60多歲了,但他們卻覺得我只有幾歲,總是叮囑我這樣那樣。」最令她擔憂的,是他們很沒記性,經常吃錯藥,影響身體。直至她帶父母到中心參與活動,她的擔子才開始減輕。後來,中心社工見她平常來中心都會帶着孫兒,就邀請她參與《「義」代同行計劃》。
當時正值疫情,孫兒鈿鈿都是上網課不用回校,婆婆正想幫他擴闊社交圈子。她補充說:「之前他一遇上不喜歡的事,就會情緒爆發,我希望他能透過參加活動改善情緒。」如玉蘭婆婆所言,鈿鈿第一次到中心就已直接表達不滿,問婆婆:「你帶我來老人中心幹什麼?」頭一兩節活動,他更擺出一副不想參與的模樣,還躲在桌子下。社工問他叫什麼名字,他也不回答。但隨着時間過去,他發現活動有遊戲玩,就漸漸投入其中,還喜歡跟中心長者一起做植物拓印及馬賽克手工,更享受嘉年華會中在接待處做義工。活動中特別設有祖父母小組,一眾祖父母可互相分享;而在興趣小組活動中,婆婆終於擁有Me time,大大紓緩她作為照顧者的壓力。
問到最難忘的經歷,兩婆孫異口同聲表示是早前一同在台上合唱《風的季節》。玉蘭婆婆說:「這可是我第一次上台演出,我平時只懂照顧孫兒和煮飯,怎會想到有機會上台表演唱歌?中心給了我很多機會嘗試新事物,這些體驗都很好玩!」原來他倆早前一起參加了計劃的戲劇小組,在五節訓練中預備中心嘉年華會的話劇演出,其中一部分需要二人合唱。可是,一開始就發生了小風波。
起初導師只要求他們唱一句歌詞,但固執的鈿鈿卻因為不能演唱整首歌而鬧脾氣。在和計劃社工區潤森(Sam)數次溝通後,鈿鈿漸漸學會更靈活地應對生活上不如意的事情。後來,劇目有所調整,安排了他們在最後壓軸唱畢全曲。鈿鈿因此更落力跟婆婆練習,婆婆笑言:「平時都是我叫他做功課,這次他卻成為我的小老師,督促我背誦歌詞。」最後鈿鈿在演出時更加入自創動作,讓台下觀眾及觀看即時直播的公公婆婆看得十分投入。Sam指出:「這裏的義工活動可以讓參加者有更多的主導性,能提供平台讓他們一展所長,並在籌備過程中拉近兩代關係。」
玉蘭婆婆高興見證孫兒參加計劃後有重大的改變。從前孫兒都不太理會祖父母,而且覺得他們是大人,理應懂得照顧自己。但現在鈿鈿明白祖父母年事已高,有時候也應該反過來照顧他們,例如他會提醒公公駕車時要謹慎、留神。婆婆不懂用科技產品,鈿鈿都會教她;他又會幫忙煮飯,並與婆婆一起研究菜式。婆婆說:「參加計劃後,他的同理心高了,開始明白要幫助老人家。我曾對他說:你把我當作中心的長者吧!所以他現在懂得主動幫我。」鈿鈿還學會感恩,新年時他封了百元利是給祖父母,答謝他們照顧他的辛勞。另外,早前在疫情下,鈿鈿常困在家中,讓他的社交能力差了很多,看到認識的人也不會打招呼,還會躲起來。現在的他開朗了很多,有時星期六經過中心會特意進去打招呼,又會主動與人聊天,更會叫社工去支持他的欖球比賽。
Sam亦大讚婆婆進步了很多,由最初常命令鈿鈿,到現在會給予空間,放手讓他自己處理事情。兩人相處多了互動,關係變得有來有往。計劃原先設立兩代義工平台,是希望兩代人有機會享受一同做義工的樂趣,祖孫參加活動後的改變,可算是意外的收穫。經中心調查發現,計劃的42位參加者於接受服務後的精神健康、身體健康、祖孫關係及社區參與等項目平均指數均有所改善。Sam續說:「我們更希望透過祖孫關係的改善,帶動整個家庭的改變。父母好奇兩代的關係為何拉近時,發現祖孫義工活動好玩,就會加入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