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23 • Focus
採訪、撰文、攝影:陳曉盈 ╱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導演說我太腍善,所以今日練戲要我扮惡奶奶,大罵兒子和新抱。」77歲的胡有轉(轉姐)每星期都來到頌安長者鄰舍中心的「五十後劇團」學習演戲,今年一月更與一班金齡長者踏上舞台,以舞台劇說出長者的故事。
十幾年前,轉姐的丈夫剛剛退休,她擔心丈夫每天待在家中無所事事,於是帶他來到住所附近的頌安長者鄰舍中心報名做會員。「想不到他對中心的活動完全沒有興趣,反而我就非常投入,後來更帶母親來中心玩、做義工。」轉姐笑言,自從來到中心後,她比以前做家庭主婦時更忙碌,過得比以前精彩和充實。轉姐在中心學書法、畫水墨畫、做義工,還到學校向學生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轉姐表示,參與中心活動擴闊了社交圈子,每次落街買餸、行附近商場時,都會遇到中心會員,忙於打招呼、寒喧問候。自從她學習戲劇後,和街坊、好友更多了一個話題,得到不少鼓勵和稱讚,大家也期待她的演出。
轉姐坦言,自己沒有演藝天分,回想數年前加入戲劇小組時,她總是戰戰兢兢、很害羞,說話也「口窒窒」。但在負責社工冼國恆(Roy)和其他長者的引導和鼓勵下,轉姐由最初抱着嘗試的心態,漸漸愛上演戲,學習揣摩角色的情緒,亦慢慢習慣在人前演出,發揮勇敢和自信的一面。中心主任關鎮輝(Bunny)表示,戲劇小組最初是以興趣班的形式進行,由有劇場演出經驗的Roy教導長者不同演出技巧,讓他們初嘗演戲的樂趣,同時亦以社工輔導方式幫助他們建立正向價值,突破自己。在長者的努力和投入下,中心決定將戲劇小組由興趣班轉為劇團—「五十後劇團」,並聘請富有舞台劇編導和演出經驗的李欣怡擔任導師,讓劇團更具規模和系統發揮長者的演藝潛能。
「五十後劇團」在2020年成立,由50歲以上的金齡人士、長者演出,以第一身向觀眾分享長者對生活議題的觀點和處理方法,直接呈現長者的喜怒哀樂。長者更會和編劇、導演分享他們的經歷,成為劇本的情節。在劇團成立之時,受到疫情影響,所以「五十後劇團」的第一套原創舞台劇—《限聚》,就以幽默手法講述疫情下長者院舍的老友記的恐懼,如何收藏「瑰寶」,以面對院舍的隔離和限聚措施。轉姐坦言,自己和其他長者一樣,都因為恐懼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家中儲備不少防疫物資、糧食和日用品,亦會減少與親友見面、接觸。因此,編劇總括了他們在疫情下的狀況後,編寫了《限聚》一劇,讓轉姐和一班金齡演員向觀眾真實呈現長者面對疫情的處境和徬徨。
《限聚》演出的成功,令「五十後劇團」各成員獲得很好的經驗。他們其後更獲社區劇場邀請,聯同來自明愛和耆康會的長者劇團一起參與年初舉行的「銀齡戲劇匯演」的演出。「五十後劇團」共演出三場,是劇團成員首次踏上文娛中心舞台演出。劇團以現時社會熱話—「移民」為主題,創作劇本《飛越聚散時》,以四個故事講述長者在面對家人移民時,與至親分隔兩地的掙扎、心情與轉化。Bunny表示,在編寫劇本時,導演和社工都會跟演員一起傾談,了解他們對移民的看法和感受。在傾談中,不少演員都曾經歷過家人移民,亦有演員在家人移民前一刻才被知會,感到無奈和不受尊重。因此,劇團藉着今次機會,向觀眾表達移民是沒有對或錯,當中有足夠的溝通,才能避免爭執和破壞雙方關係。
轉姐於《飛越聚散時》—「母女情」一幕中,飾演一位因患病而未能遠赴日本出席女兒與日籍女婿婚禮的母親。劇中道出女兒決定移民後對母親的依依不捨,也帶出母親因自己患病耽誤了女兒的終生大事而內疚的心情。「初排練時,我未能完全演繹角色的情感,幸好,經導演和飾演女兒的義工余俏瑩指導後,讓我慢慢代入角色,亦令我想到倘若自己的女兒他朝出嫁時的心情。」轉姐和俏瑩在戲裡戲外情如母女,當轉姐緊張地努力背熟劇本時,俏瑩給予她很大的支持和鼓勵,教她不用擔心,盡力做便可。最後,轉姐細膩的演出感動了在場數百位觀眾,獲得全場掌聲,更被中心會員封為「影后」。「自己的兩個女兒仍未結婚,因此無論在排戲或演出時,我都將自己對女兒的情感投入到這一幕上。我自自然然地流下眼淚,期待有一天能如劇中情節為女兒穿上嫁衣。」
Bunny表示,劇團今次演出成功,有賴工作人員和義工的幫助,才能令長者們能站在台上有出色表演,令人刮目相看。他坦言,長者演員的體力無法應付長時間、密集的排練。他十分感謝他們願意為劇團付出,認真地在家中練習。他還補充,一般長者偏向沉默,將自己的想法、情緒收在心底裡,但演戲要扮演其他人,將他人的反應表現出來,在舞台上更要誇張演繹,對長者來説是一大挑戰。「很欣賞金齡演員願意突破,由沉默變得自信。每位演員都是劇團初哥,但在排練的短短三個多月,由摸索角色到投入劇情,都有很大的進步,甚至超出預期,讓人們看到長者們都能在台上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