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情重義╱何重恩

11.2021Column

音樂義工

「從前,有一班人,為生活、為家庭花了本身的努力,多年來即使面對環境變化、挫折失敗,都能同舟共濟,努力耕耘。時代變,但他們的初心不變。現在,他們是時候享受收成,做想做的事情,追尋夢想。『不論年紀,只要想做,就勇敢去做』是他們的精神。今天他們將帶大家穿越時空,回到昔日舊香港,用音樂和大家講述他們經歷的高山低谷。」

以上是最近到演藝學院聽一個名為「歲月如歌」的音樂會,在場刊上看到的一段文字。該音樂會製作單位是香港電台第五台,主要演出的是東華三院E 大調合奏團。E大調合奏團於2016年中成立,為香港首個由50歲或以長者或退休人士組成的長者管弦樂團。現階段有團員50多人,分別負責演奏弦樂、木管樂、銅管樂、敲擊樂及鍵琴樂樂器,以演奏西樂為主。

葉振棠、許廷鏗、吳業坤、林奕匡和泳兒都有參與《E大調合奏團歲月如歌音樂會》的演出,他們是職業的歌手,自然有很高的水準,但亮點卻是他們與60歲以上長者管弦樂團合作。E大調合奏團體現長者及退休人士的活力及朝氣,作為本港演藝與社會服務兼備的團體之一,透過這個演出發放正能量。

其實音樂是一種無國界的語言,只要你走進音樂世界,就能融入音符,享受音樂的樂趣;能夠學會一種樂器,加入樂團與眾同樂,不單能娛人,亦能娛己。有不少義工團隊更以音樂去服務他人,從前銀髮人士多數愛粵曲,但隨着長者文化的演變,懷舊金曲亦漸成主流。無論是什麼類型的音樂,只要能達到令受眾有紓緩壓力的功效,便已達到目的,甚至有治療作用。

那音樂治療又是什麼?就是有計劃、有組織地使用音樂,以期幫助受助者達到生理、心靈、情緒、認知、社交及溝通等方面的治療目標。 在外國,音樂治療已經納入醫療架構之中,成為醫院 、特殊學校、老人院及社區復康機構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治療服務。

為什麼需要音樂治療?在音樂中,我們可以輕鬆地投入活動 , 音樂 / 樂器可以幫助我們表達情緒,音樂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我們的情緒 。所以自古以來,聽音樂和演奏樂器都是陶冶性情的良方妙藥,在喧鬧的生活裡,或許是一種很好的服務工具。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何重恩
資深傳媒人、第四屆香港傑出義工、推廣義工服務督導委員會委員、義工服務推廣及宣傳小組召集人、路進會副主席、香港傑出義工會執委。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