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22 • Feature
採訪:Jonathan ╱撰文:周淑屏 ╱部分相片由商業電台提供
馮志豐,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主持人、監製及廣播劇幕後工作人員,現時監製的節目有《18樓C座》、《光明頂》和《大玩派》。他在80年代曾是無綫電視的童星,參演過《千王群英會》、《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蘇乞衣》等劇集。
小小年紀的馮志豐參與拍劇的機緣是由於他姐姐是訓練班的學員,知道有適合他演的角色就叫他去試試。他覺得拍戲很有趣,也覺得不是難事,便開始了演藝生涯。
馮志豐在1978年加入佳藝電視,當時的佳藝電視就在商業電台隔壁。他加入之後一個多月,佳藝電視便倒閉了,他也「失業」了。曾在電視台合作過的大哥哥、大姐姐到了其他電視台工作後想起他,就向製作人員推薦他,由此他就加入了無線電視的節目《跳飛機》,飾演太空船中的一個叫威仔的角色。
他在1979年加入無線電視,演過《千王群英會》、《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蘇乞衣》等劇集。他很慶幸因為參與電視台的節目,可以經歷小孩子經歷不到的事情。 他演過《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和《神鵰俠侶》的楊過的童年。拍《射鵰英雄傳》時,拍到有一夜月黑風高的時候,江南七怪想試試郭靖的勇氣,當時的場景應該是蒙古大漠,卻在大嶼山有馬騎的民宿附近取景。當時天氣很冷,是零度到二度,因為他帶不夠衣服,半夜的時候冷得全身打顫,對白也說不到,要在衣服裡攝很多報紙才勉強抵得住冷。
他也參與過《歡樂今宵》的短劇。那時他還未懂看劇本,都是他媽媽看了再教他。他的記性很好,記台詞很容易,但也試過有一次記不住劇本的經驗。那時他要做一個短劇,對手是曾經唱《問我》的陳麗斯。陳麗斯當他的補習教師,和他談起複雜的股市問題,他要用一些股壇術語去對答。當時他才九歲,完全記不到那些術語,被一問當場呆了。那節目是直播的,陳麗斯唯有說出他的對白去提他,讓他接口,才勉強過關。之後,他灰頭土臉地走出來,到唱《歡樂今宵》晚安歌的時間,何守信站在他旁邊開玩笑地問他明天股市是升還是跌,他想也不想就答跌。回家後媽媽對他說 : 「你這次闖禍了!」
那時他在小學讀下午班,下課後才入廠拍戲,有時拍攝會令上學遲到,甚至上不了學,有時要扮肚痛向學校請假去開工。有一次他本來要上課,但因為要拍攝便向學校請病假。乘的士去拍外景時,駕車的叔叔和他傾談,知道他是去拍外景。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他上學時,全班同學竟都知道他扮病請假去拍戲,原來那位的士司機就是他同學的爸爸。
當時他常常要捱更抵夜拍戲,習慣了晚睡,也沒有多少時間和朋友玩,能夠和同學一起去旅行的機會更少。但他認為拍戲給他的滿足感很大,反而回校時會感到和同學有點格格不入。同學前一晚才看完他演出的劇,第二天上學看到他,會常常談論他。他很害怕被人指指點點。有時穿拖鞋落街又會聽到有人對他說:「你不是昨天電視劇那個小孩嗎?」也有陌生人會走近去捏他的臉,令他感到很不自在。
他絕大部分的時間也是和成年人合作,只有做港台教育電視的節目才會遇到小朋友,但他也不會和他們一起玩。反而和演員琴姐(李香琴)、許紹雄、白茵姐、璇姐(蘇杏璇)等較熟絡。他們很愛錫小孩,常常和他傾談。那時在他身邊的每一個也是專業演員,令他也對自己有要求,演得不好會自責。
長大後在電台做節目的時候,有一次遇到嘟姐(鄭裕玲),談起做《輪流轉》時,她和琴姐在閒談,在一旁的馮志豐竟一臉認真地說 : 「不如我們對一對劇本吧!不要閒談了!」令嘟姐大吃一驚,當時想:「為什麼這個小孩子那麼認真?」
他曾經拍一齣戲要去雍雅山房拍,雍雅山房是當時著名的電影拍攝地點,他媽媽的偶像南紅、謝賢也常在這裏拍戲,來到這裏拍戲令媽媽很開心。他想原來拍戲可以令家人開心,又可以幫補家計,實在很不錯 。
中學畢業後,他進入浸會大學攻讀傳理系,畢業後曾經在嘉禾電影公司工作了兩三年,工餘兼職做《18樓C座》的編劇。 《18樓C座》是香港商業電台第一台製作的廣播劇和最長壽節目,1968年7月3日首播。劇中故事以座落於灣仔的「周記茶餐廳」的老闆、員工與經常光顧的街坊作為主線。劇情以諷刺時弊為主,嬉笑怒罵,引起不少香港人的共鳴。這劇初播出時廣播劇很蓬勃,每天也有劇播出,播音員可以早午晚做幾綫劇。當時劇組人員想新添拉表叔的角色,找他演出,更希望他有多些發展,可以演其中一個角色兼負責編劇。
那時一起編劇的有唐寧前輩,他一星期寫三個劇,還有朋友與他輪流寫劇本。除了《18樓C座》,他也參加《人民大食堂》和其他電台節目的製作。他說電台講求快,今日的話題今日講,每日都有成品,滿足感很大。例如他參加《風波裏的茶杯》的節目製作,這節目當時被形容是「十時前的特首」,有很多嘉賓參與評論,節目很受歡迎。
雖然《18樓C座》的內容有時事性,但並非時事評論節目,主要是要帶娛樂給大家,要有劇情,如果能夠將評論融入故事中,又有娛樂成份,那就最好。在他初擔任《18樓C座》的編劇時,會聽一些資深編劇解釋劇中的人物性格,如果編劇不認識角色,就會出差錯。例如當時有海灘出現鯊魚的新聞,如果編劇寫周老闆和祥嫂去沙灘游水看見鯊魚,那就不合乎他們的性格,會引起笑話。又例如當時有去伶仃島召妓的新聞,劇中的大隻標就是做這種生意的,用他作為骨幹寫故事就合情合理。 還有當時也有一樓一鳳設在民居對住客造成騷擾的時事,那麼寫祥嫂在居住的大廈出入時被人問價,就是很有趣的情節。
他加入時是演拉表叔的角色,是初來港的知識分子,以前曾做高幹,這個新角色是想帶出一些國內的情況。還有那時拉表叔這角色可以和周老闆代表年青、年長兩代人的不同意見。劇中還有其他很有代表性的角色,例如阮南安是越南船民,這角色帶出當時越南船民怎樣對附近居民造成騷擾,後來編劇覺得角色很有趣,就成為了長駐角色。還有一個是當北姑的紅姐、通天經紀鬍鬚仔等角色。鬍鬚仔淡出後,他的徒弟從事地產經紀的精甩尾就取代了他的角色。
後來他更擔任了此劇的監製,他形容當監製負的是守尾門的責任,要看那些題材能不能出街。2019年黃藍色彩對立,由於編劇也有不同政見,內容容易互相有衝突,例如今日的政治立場是這樣,明天有不同,那就造成很大的混亂。他會就劇本稍作修改,因為他認為《18樓C座》就像一家人,他會盡力協調大家。監製看到敏感的字句就要避開,就如周老闆常說的話:「話到口中留幾句,理從是處讓三分」。做到中立很難,但是要平衡兩種聲音,他因為自己也是編劇出身,當監製時就會盡力去平衡不同的見解、風格,盡量保留編劇的原意。
現時因為疫情大環境很多人也很不開心,他希望這劇能夠帶多些歡笑給聽眾,宣泄不滿也可以用諷刺、幽默的方式。《18樓C座》的主場景——周記茶餐廳可說是香港的縮影,它在灣仔的軒尼詩道,那裡中西合璧、貧富人皆有,而且在政總的附近,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地方。
聽這節目的聽眾很多是聽了數十年的,他們投入了很多情感,吸引他們的不是新鮮感,而是對這節目長久的感情。節目中的角色有時幾日沒出現,聽眾就會打來問他是不是有什麼事。聽眾和飾演劇中角色的播音員產生了深厚的感情,聽不到節目或者聽不到一些角色出現,就會感到周身不自在。
《18樓C座》也成為聽眾成長中的重要回憶,他們把劇中人當成朋友,從小聽他們演廣播劇,有深厚的感情。最近有一次他到西貢宿營,有一個20歲的年青人問他是否拉表叔,他說因為媽媽喜歡聽這個節目所以他也聽起來,覺得這廣播劇很有時事性和娛樂性,所以喜歡聽。馮志豐相信有商業電台一日這廣播劇也會做下去,將來周記茶餐廳可能會變成Cyber Cafe、加入外送平台,或者會有其他的餐廳和他們競爭也說不定。
除了《18樓C座》,他也是《光明頂》的監製,節目的兩個主持人都去了英國。他最近促成了三地一起直播,觀眾聽到熟悉的電台主持的聲音,開心到不得了,很多人打電話、傳訊息去電台感謝他們,令他也感到與有榮焉。現在香港有太多離散,令人很鬱悶,聽眾聽到這個節目,感動到哭了起來。這件事也令他十分感動,因為電台節目影響力大,做好節目很有意義,節目把人連在一起,成為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