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20 • Column
一個眼神就讓你神不守舍?半句說話就讓你牽腸掛肚?對方卻非你心所愛,可能只是泛泛之交!何解?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心理治療專家卡勒指出,每人心中都潛藏了五個能在不知不覺間影響我們思想行為的簡短劇本 ─ 要完美、要堅強、要快點、要取悅他人、要努力。
我認同人體內多多少少遺傳了完美主義的基因,追求完美時,待人以嚴,律己更嚴,且難以接受意見 ─ 只因這突顯了自己的不完美。
同事一句「我感受不到你對工作的熱誠」,他便踩盡油門,坐車、吃飯、洗澡、上廁所,一分半秒都搾乾抽盡,只為交出更好的簡報表,以挽回形象;配偶一句「你不夠開心」,他便無時無刻撐起笑容,把滿心愁悶吞進肚腹,以打造樂觀的一張臉。
結果?前者,大量時間心力都耗在次要事件上;後者,情緒沸騰,卻只能夜半溢出,好些日子都早醒難眠。
金庸也曾寫出黃蓉唱元曲的「超時空情節」;張愛玲名言「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也曾被放在顯微鏡下討論 ─ 衣服上生存的應該不是蝨子吧!
文學家也難免有小錯和被質疑,更遑論我這非文科出身的文字工作者呢?事事馬虎,得過且過,固然不值一提。但想想,若追求完美無瑕,只怕才高八斗,也只能推出數部巨著。
路漫長,差之毫釐,保齡遲早落坑,需要適時轉彎!
寫作導師娜妲莉高柏推廣「寫作練習」,鼓勵將創作人和編輯的角色分開來演,創作時,別管什麼文法錯字,邏輯情理,讓內心單純真實地呈現紙上。在《狂野寫作》中,她引述日本四大俳句詩人小林一茶的話 ─ 俳句選集《一寸又一寸》前言中指出:「不是天賦的才華,而是如實地掌握內心深處的經驗,使他得以保有他的素樸與人性。」
娜妲莉高柏繼續寫道:「這不但是小林一茶寫俳句的方式,也是他樹立風格的方式,平凡無奇。他不過充分了解到自己究竟是誰:一個擁有人類的經驗的人類。」
人生豈非如此?先不要全心追逐完美,也毋需力求討好他人,邊走路邊觀察,慢慢認清所想所愛,再逐步調整方向,提升質素,才能自在地走出心所嚮往的路。
若然只顧回應心底那些簡短劇本,我們就是在條件反射地演戲!但那還是我們真心喜歡的角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