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新生活

靈合長者健康中心藉建立鄉郊長者支援服務,與區內弱勢長者同行,助他們規劃健康晚年生活。

11.2020Focus

採訪、撰文:陳曉盈 ╱ 攝影:阿草、陳曉盈 ╱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信絕大多數香港人都未聽過古洞這個地方,古洞位於上水和落馬洲之間,自40年代起已有不少人居住,聚集成不同村落和小區。經過數十年的時間洗禮,昔日繁榮的鄉村和墟市,敵不過市區的發展,剩下一間間簡陋的小屋和空巢老人。

「五百多戶長者散居於古洞不同村落,有獨居、雙老、體弱、隱蔽長者……他們在家中面對四面牆,深居簡出,既缺乏社區支援,社交圈子亦逐漸收窄。因此我們成立『靈合長者健康中心』,讓他們可以得到多一點關心和支援,為單調的晚年生活添上色彩。」中心主任魏琦(Edward) 說。

權叔(左1)和權嬸(左2)經常參與中心活動。

鄉郊長者跳出四面牆

每逢星期三,古洞石仔嶺的靈合長者健康中心都傳來一陣陣飯香和長者的歡笑聲。「我們會邀請長者來中心玩,一起上健體班、識字班、福音班,亦會開設社區飯堂,讓一班古洞長者可以開開心心聚在一起吃午飯。」Edward表示,縱使長者們在古洞居住了數十年,但因古洞範圍大,他們只會認識同村的左鄰右里。加上年青一代在市區工作,早已遷出古洞,令古洞剩下長者獨自在家中望着四面牆,缺乏愛和關心。因此,自靈合長者健康中心在2015年成立以來,中心職員不斷穿梭古洞各條村落和街市,關心長者需要。其中,權叔和權嬸就是在街市內認識中心職員, 自此多了一個消閒好去處,也多了一個「家」。

在中心成立之前,權叔、權嬸和其他長者一樣,都是長時間留在家中,種蔬果、織藤帽、看電視消磨時間。他們亦因退休後沒有收入,甚少離開古洞到香港其他地區。自2015年中心成立後,權叔、權嬸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他們經常參與中心活動、節日慶祝、生日會、外出參觀等等,與一班長者一起玩遊戲、包糭、做運動。同時,中心為長者安排不同晚年規劃、健康活動等等,讓他們有個充實的晚年。權叔曾在中心學習急救包紮、生死教育、口述生命故事等等,學懂面對自己的生死及回顧自己的一生。「這裏的職員好好人,老人家又好好人。我們來到中心就很開心,學到很多新事物!」

權叔送上自家種的蔬果給中心和大家分享。

權叔、權嬸和古洞長者們視中心為自己的家,亦將自己種的蔬果送來中心和大家分享,一齊食一齊開心。「我們種的農作物不是賣去賺錢,而是用來分享。他們常說我種的荔枝是最好食和買不到的。看到大家喜歡,我就開心!」除了自己受惠,權叔亦在中心做義工幫助其他人。他既為中心興建花圃、水池,又協助中心將新鮮的飯盒送給古洞的體弱長者,更到市區的商廈天台做天台農夫,分享數十年來的種植心得。「既然自己行得走得,當然要幫他們,這是很開心的事!」

「長者們只是來中心歇歇腳、閒聊一番已經很高興。」Edward表示,中心為古洞長者建立社區支援網絡,讓他們有多一個社交地方,以保持身心健康。同時,中心亦為體弱長者提供送膳、陪診、家居清潔、探訪等服務,讓鄉郊長者能在社區安享晚年。在探訪過程中,中心職員看到不少長者的家中會放滿紙皮、爛銅爛鐵,知道不少長者因退休後沒有收入,而選擇以拾荒為生。因此,中心在2019年推出「從拾荒到拾方」計劃,支援古洞、上水、粉嶺的拾荒長者,提供工種培訓及技能發展,並希望他們能規劃自主及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從拾荒到拾方」計劃為一班拾荒長者組成互助平台

從拾荒到拾方

82歲的木嬌住在古洞三十多年,退休前在地盤做雜工,負責碎石頭、搬水泥等種種體力勞動工作。「當時不覺辛苦,反而很開心,是我人生中一個快樂時段。」木嬌勤力盡責,一直得到老闆的欣賞和重視。可惜,達退休之齡時,身體壯健的木嬌亦不得不退下來,她慨歎:「沒有老闆願意聘請我。為了維生,只可選擇執紙皮。」

每天清晨5時,木嬌都會推着佈滿鐵鏽的手推車到古洞街市和垃圾站執紙皮。她將一個個紙箱𠝹開、壓平,並整齊地放在手推車上。大約9時多,木嬌慢慢地將一車滿滿的紙皮推回家,放在屋外,完成早上的工作。「我回到家就會吃早餐,之後落田、淋水、除雜草。如果有紙皮未執完,就要再去執多轉。」經過一朝早的體力勞動,木嬌吃過午飯後會稍為休息,下午2時多又準時到街市、垃圾房,甚至到兩公里遠的洲頭執紙皮。傍晚時分,夕陽西下,伴隨着木嬌回家的是那沉重的紙皮車和疲倦的身驅。「我吃過晚飯後不是休息,而是要回街市清理地方,要保持街市清潔。」每天勞勞碌碌超過12小時,休息一會又是新一天的工作,她說:「每日生活都差不多,簡簡單單,也是開開心心的。」


P20-23_photo5. 木嬌將紙皮紮好放在手推車上。
木嬌將紙皮紮好放在手推車上。

木嬌的紙皮車在古洞不斷來來回回,看起來「收入豐富」,但與她付出的時間、勞力、汗水不成正比。「紙皮時多時少,回收價又不穩,試過得四毫子一斤。即使十日執了一千斤紙皮回來,最終只有四百元收入。」同時,日日彎腰執紙皮,對年老的木嬌造成很大的勞損,加上要用力將零散的紙皮用繩捆在一起,手指關節都疼痛起來。「我有一次想快快清理所有紙皮,一不小心就𠝹到手,流了很多血,入院縫了10針。」幸好沒有傷及動脈,在手筋旁的傷口對手部活動影響較低,傷口埋口後都能繼續執紙皮。

木嬌在靈合長者健康中心的社工邀請下,來到中心幫忙做送膳員義工,將新鮮的飯盒送給住在古洞的體弱鄉郊長者。她亦當茶果導師義工,到青少年中心教年青人做茶果。參與這些義工活動都能獲義工津貼,讓木嬌可以幫補家計。木嬌說:「做兩個鐘義工等於我執一星期紙皮。既不用彎腰又不用日曬雨淋,輕鬆很多。」Edward表示,「從拾荒到拾方」計劃是針對拾荒長者的需要,提供工種轉化機會,讓拾荒長者參與飯堂服務、導師活動等,並獲義工津貼,以紓緩長者經濟與生活上的困難。同時,中心亦與區內學校和青年服務單位合作,招募義工為拾荒長者舉辦不同的活動,包括:為長者書寫生命故事、進行廚藝活動、帶長者到區外景點拍照遊玩等,豐富拾荒長者的生活模式。長者年老後會覺得自己沒有用,認為拾荒是唯一的方向。但只要讓他們多嘗試,就會發現自己仍有不同的能力,助他們晚年生活有多一個方向。



社工Tom會陪同林伯執紙皮,關心他的近況

繪畫新生活

除了古洞,上水的街頭巷尾都會發現很多頭髮斑白的拾荒長者,彎着腰𠝹紙皮,用力踩鐵罐。

多年來,住在上水鄉郊劏房的78歲林伯,每天都會來到上水舊墟一帶拾荒。「自己年紀大,無人請我打工,又要照顧患柏金遜症的太太。為求生活,只能執紙皮。」他說。起初,林太的身體狀況仍未嚴重衰退,仍可跟林伯到街上執紙皮。林伯一隻手拖着太太,另一隻手拉着一大箱沉甸甸的紙皮,兩口子互相照顧,執得幾多得幾多。不論日曬雨淋,林伯只希望可以執多一些紙皮,賺多一些幫補家計。他不捨得花錢買手推車,只靠一條索帶,將幾十斤的紙皮拖去回收。辛苦了一個下午,手指和腰背都已痠痛,付出的汗水和勞力卻只換來十元八塊。後來,林太的病情轉差,連走路都困難,只能留在家中休息。林伯亦不放心太太長時間獨留在家,只能縮短執紙皮的時間,僅餘的收入又再減少。「天仍未塌下來,我仍有能力賺錢和照顧太太,不用申請綜援,可以自力更生。兩口子互相照顧,辛苦點都沒有所謂。」縱然林伯不介意拾荒為生,但卻在街上遭人白眼,說拾荒是下流工。他們賺取的每分每毫都是有血有汗,有着無限辛酸。

即使再辛苦,林伯都繼續照顧太太。

一年多前,林伯在執紙皮時遇到一個年青人主動幫忙,還關心他的拾荒狀況和生活需要。林伯口中的年青人是靈合長者健康中心的社工呂家進(Tom),他經常在粉嶺、上水、古洞一帶關心拾荒長者,為他們提供不同支援,並邀請他們來中心參加同路人小組,認識其他拾荒者,互相支持。「從拾荒到拾方」計劃中,中心幫助拾荒長者發掘專長,擔任義工,以技能賺取回報。林伯是計劃其中一位參與者,他體力較好,因此可以協助中心送膳給古洞區內的獨居長者,並獲得義工津貼。「派飯當然好,比執紙皮輕鬆得多。既不用彎身又不用體力勞動,且可以認識其他老友記。現時解決了兩餐溫飽,我已經很滿足。」對林伯來說,義工津貼雖然未必能應付生活支出,但可以用較短時間賺取合理的收入,既可以補幫家計,又可騰出時間照顧太太,他已經很滿足。Tom表示,現時中心接觸了北區40多位拾荒長者,幫助他們由受助者變成施助者,以自己的技能幫助其他人,助人自助。同時中心亦會舉辦不同活動,讓拾荒長者認識同路人,互相支持,他說:「我們希望長者能自主規劃晚年,而不是在大眾價值觀影響下的晚年。希望他們重拾自己的方向,繪畫新生活。」

信義會2020賣旗日

縱使香港市區有多發達,仍有一班獨居、雙老長者住在偏遠的郊區,獨自面對着年老體弱、退休後沒有收入、缺乏地區支援等問題。今年信義會賣旗日將為鄉郊弱勢長者服務籌款,與他們一同繪畫新生活 ,規劃健康晚年。

了解更多

成為線上賣旗義工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