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想天開╱鄺頌安

08.2021Column

好好回味

坐一程車,多少人協助?受助於人,又意義何在?

「先生,你往那兒?」出閘時,港鐵職員問。得知我轉乘巴士,他陪同出閘,送到車站,且請求候車途人照應我一下。

初夏夕陽,暖入人心,下班的疲倦,全被老實的中年港鐵職員一「送」而去。

兩輛巴士到站。我站在隊尾,被車尾噴出的濃煙嗆得好不自在。

請問那是幾號巴士?我問前面的途人,皆因共有三條路線的巴士均能送我回家,視障的我卻無法看清。他說:「978,你合適嗎?」

「可以的。」道謝後,我緊握手杖,在下車人流中逆流前行。

車門會否就在眼前關上呢?─正擔心之際,背囊被人一拉!原來,某同路人跟在背後,默默協助,免我受人碰撞。

成功了!車門仍然大開,冷氣溢出,爽!

右腳剛踏上巴士台階,手腕竟然被拉住。誰?

「你跟我乘坐76K吧。」聲音熟悉 ─正是住在同一大廈的女街坊。

「一腳臨門」,卻被阻止,本能地浮起不悅。女街坊卻說:「成坐76K,下車後不用過馬路,能更早回家。」

聽罷,我又重拾喜樂。

長篇大論,記一次坐車經歷,所為何事?一來,練習感恩,讓感恩成為習慣。研究指我們的大腦有負面傾向,容易受制於負面經歷或負面思想。相反,卻經常忽略正面經歷。另一些研究則顯示,負面情緒將導致免疫系統減弱、心血管系統受損,繼而縮短壽命。若想健康長壽,不妨經常記錄和回憶正面經驗,逐步改變大腦習慣,讓思想偏向正面。

二來,敍述自身經歷,有助於認識自己。當我回憶上述經歷,才發現自己仍然性急,且自以為是,那實在需要注意一下─若我們不曉得自己的習慣思維,便經常作出本能反應,只是,本能反應多數建基於以往的經驗,未必適用於眼前經歷。唯有覺察自身習慣,才能後退一步,看清現況,繼而作出更有效的回應方式。

今晚,就請放下手機,暫停連線,給自己30分鐘,靜靜回味一件好事,甚或記錄下來,從中更深發現自己吧。





逆想天開-作者相

鄺頌安

相信禱告,熱愛聆聽,國際教練協會認證精粹教練,十大再生勇士

電郵:chungonkwong@gmail.com

Youtube頻道:視無限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