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疫後復常之社交適應」調查結果發佈 — 持續推出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的服務

07.2023Service

本機構就「青少年疫後復常之社交適應」,分享調查成果。

今年3月1日起,本港撤銷強制佩戴口罩要求,但在不同界別的觀察及報道中,均發現不少學童選擇繼續佩戴口罩上學。有見及此,本機構近月進行了一項研究調查,研究以「佩戴口罩與精神健康—青少年疫後復常之社交適應」為題,旨在了解青少年疫情前後使用口罩的模式與習慣,以及佩戴口罩與社交焦慮的關係。是次研究中,共有10間中學、2間小學的學生參與,共收回2,564份問卷,從中,我們發現:

  1. 受訪者於「青少年社交焦慮程度評估SAS-A-SF」平均分為8.53分(滿分15分),偏高的分數顯示香港青少年的社交焦慮情況嚴重。
  2. 是次調查發現,近4成受訪者有社交焦慮問題,其中近1成的社交焦慮問題嚴重。
  3. 八成以上(83%)受訪者於「口罩令」撤銷後繼續戴口罩,成為青少年的新日常。其中,35%受訪者因長時間佩戴口罩而感到困擾,主要原因是戴口罩引致身體不適。
  4. 因為外貌評價及社交困難而戴口罩的人數大幅上升,相關人士社交焦慮問題嚴重。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中五級的姜同學,認為戴口罩會進一步隱藏了社交焦慮。

有中學生分享她觀察到身邊有些同學在除下口罩後,會逃避與人有眼神接觸,覺得被他人直視會感到尷尬及不自在,部分人亦有意無意地逃避與人溝通交流,因而減少了社交活動。綜合研究調查結果及青少年的親身分享,本機構有以下建議:

  1. 提升青少年的自我價值,鼓勵他們減低對外貌評價的關注及從批判角度檢視自己,並以更包容的角度看待自身,從而學習欣賞自己的嘗試及努力。
  2. 建立安全及包容的環境,減低青少年的焦慮。在學校及社區不同的成長系統中,可以提供積極的反饋及包容環境,讓他們發展歸屬感。
  3. 減少聚焦在精神科疾病的問題,因應滿足青少年對安全感、愛、歸屬感、尊重和成就感等需求,運用正向手法來探索青少年自身的能力和價值。
  4. 重建青少年關係網,讓受到社交焦慮困擾的青少年在有需要時可尋求身邊值得信任的人支援。同時,可為老師和社工提供更多培訓機會,以提高他們對心理健康的專業知識。
本機構服務總監侯詩雅,提到透過建立青少年的自信心,有助減輕他們的社交焦慮。

針對青少年社交焦慮的情況,本機構亦正推動為不同服務及活動提供支援,其中包括已於4月推出的「健康拆焦中醫青少年情緒健康社區支援計劃」
計劃透過中醫師、臨床心理學家、表達藝術治療師及社工之間的合作,及早辨識與介入有睡眠問題及情緒困擾的青少年。計劃發展夥伴及捐助機構為陳廷驊基金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尹浩然校長,分享建立校園文化氛圍經驗。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