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柏堅 — 讓青少年看到身邊的群體

梁柏堅表示需要同心協力與青少年面對前路。

08.2020Feature

採訪:陳曉盈╱撰文:周淑屏╱攝影:賴偉忠╱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具基督教背景的突破機構於1973年成立,是一間非牟利的青少年文化、教育及服務機構,範圍涵蓋出版及媒體、人際及文化創意工作。我們訪問了突破機構的出版及媒體事工總監梁柏堅,他既是突破出版社的主事人,也是近期備受談論的青少年雜誌《Breakazine》的創辦人,他與我們談論青少年工作、《Breakazine》雜誌及出版社的前路。

整理生命

突破機構自創立以來,一直從事青少年事工,致力於幫助青少年對過去作出整理,對現在作出判斷,對未來作出探索。作為一個基督教機構,除了青少年事工之外,同工的靈性培育亦是一大重點。管理層帶領同工藉由討論、互動一同探索異象,對於當前的香港,他們領受到的方向是因為前路有許多不確定性,很難計劃前路,媒體工作的動盪難以避免,因此更需同心協力面對。

引起爭議的《Breakazine》主題「勇氣不滅」、「催淚香港」。

梁柏堅指出,突破旗下的刊物《Breakazine》在這時代發揮着記錄紛爭的作用,而突破的輔導中心則着重人際的工作,關注社會時局對青少年的影響,期望能藉此時機打開介入之門幫助青少年處理個人、家庭等各方面的困難,協助他們重新檢視、整理生命。

另外,突破於文創方面的事工,是在佐敦的突破中心設立文創單位。由於時下年青人很多也不會打一份長工,因而有一人多職的情況出現。因此,突破中心的文創工房以廉價的租金讓青年人在此試驗、創立手工藝品牌,為他們提供財務及訓練等支援,亦令他們之間互相交流共同向前探索,迎接挑戰。

梁柏堅與《Breakazine》的製作團隊

回首過去

回首過去,梁柏堅指出,突破機構自70年代引入西方的輔導模式,當時並沒有其他機構開展這方面的工作,突破可說是先行者,在當時發揮着類似「大台」的作用。從前沒有互聯網,要有「大台」才容易得到資訊。現在因為互聯網,得到資訊容易了很多,青少年也進化了,不需要大台,他們可以自己和全世界溝通、回應。他分析說現代的青少年頗「兩極化」,有些人甚至不多思考,只依賴家人,另一些人被社會上的衝突逼他們成長,他們不會完全聽命於人,只在有需要時才會依靠家人。他觀察到年青人跟長輩說話時,他們常會回應:「得啦得啦」,意思是這一刻不需要幫助,遲一些有需要時會自己找方法解決。

突破書廊除了售賣書本外,亦設不同文化活動,為都市提供一個安歇的空間。

強調群體

為了幫助青少年在這紛亂的世代提高抗逆力,突破機構的方向是強調群體,讓青少年看到他身邊的群體,不要這麼快絕望。例如在旗下網站、雜誌、出版物中,常會分享為這個社會帶來改變的人物故事,讓青少年感到安慰、不再孤單,繼而有動力去找到有共同性情、志向的群體。

又如創作工坊強調做手工藝的人之間的合作,他們並非純粹租戶或個體戶,而是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的群體。在這群體之中,一個人的困難不只是一個人去面對,團體互助便可以面對更艱辛的未來。

為年青人提供一個共享工作空間,與同路人一起尋找自己的職志路向。

來龍去脈

近期引起關注的突破機構的年青人雜誌《Breakazine》,其實原本較少青少年主動看,但近期卻備受關注。對突破機構有點認識的人也許會知道該機構從前的《突破》和《突破少年》雜誌,陪伴過那年代的青少年成長,《Breakazine》正是承傳這個傳統。梁柏堅指出,從前的《突破》在1999年停刊,而在2009年《Breakazine》誕生,其契機是因應學生開展通識教育,青少年被要求關心社會,而《Breakazine》就是讓他們用社會科學的角度看世界。

雜誌主要以理性的分析、挖深的內容、冷靜的討論來為時代做記錄。目標是以較短篇幅、較活潑有趣的方法,讓青少年去關心世界、關注社會的重要議題。其中,亦帶出未來的向度,令年青人看到前路,知道如何走下去。

關於早前引起關注甚至圍攻的兩期《Breakazine》,梁柏堅娓娓道來前因後果。之前的一期主題「催淚香港」是探討如何有人性地看待生命,不要泯滅人性,要愛人,為別人流淚。之後一期的主題「勇氣不滅」,是探討「仁者必有勇,而勇者未必有仁」的命題,討論有勇氣的人不一定有愛,而有對人的愛才是真正的勇氣。可是,批評的人沒有瞭解清楚內容,便因為他們沒有鞭撻勇武、怪罪年青人而攻擊《Breakazine》與突破機構。

透過不同活動幫助青年人探索未來的可能力。

社會命題

梁柏堅解釋《Breakazine》並不是專注做政治題目,如果社會上仍有關于政治的命題需要年青人深入探討,他們不會迴避。至於面對壓力,雜誌會否減少談及政治,他說那不是他們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年青人決定的。正如因為《Breakazine》受壓事件,令更多青少年留意這本雜誌,甚至找回從前的期數來看,令雜誌的銷量也上升了,青少年關注的命題,正正就是《Breakazine》要探究的命題。

至于書籍出版方面,受到大眾書店結業、學校停課多時的影響,令突破出版社銳意發展其他銷售渠道,例如與HKTV Mall合作在網上銷售、自己做網店、開發獨立書店的銷售渠道等。他相信書的質素及和讀者的互動是最重要的,就如最近他們出版一位記者以文字記述邇來社會事件的《天愈黑,星愈亮》,就因與社會命題息息相關而成為暢銷書。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