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進希 — 走自己想走的路 2020-08-24 belief 譚進希已達成兩個夢想:打羽毛球、開珍珠奶茶店。 08.2020 • Feature 採訪、撰文:陳曉盈 ╱攝影:賴偉忠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信不少人都希望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更希望找一份合乎自己興趣的工作,但往往都因不同的顧慮而事與願違,也令「興趣 =工作」成為天方夜譚。但對譚進希來說,這並不是夢,而是走自己想走的路。 由打羽毛球到沖珍珠奶茶 27歲的譚進希是港隊羽毛球雙打代表,自小喜歡運動,讀小學時已是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田徑的校隊成員。在升中一時,他只可選擇一項運動專注訓練,在心愛的乒乓球和羽毛球中,他選擇了羽毛球,並完全投入其中。「放學後立刻到體院青年軍操練,第二朝早才回學校做功課,整個生活的重心由學業轉至羽毛球上。」中三時,譚進希成功加入了港青,並在一年後獲邀加入港隊。「相比其他運動員,我是較遲加入港青接受訓練的。我曾想過先完成中五會考才加入港隊,但有如此難得的機會,家人亦支持,就選擇暫停學業,加入港隊專心打波,成為職業運動員。」在多年的訓練中,譚進希一直喜歡單打,但在比賽中雙打成績往往比單打好。因此,港隊教練多次勸譚進希改練雙打,但他卻堅決拒絕。「有一次,我在想:『我是喜歡單打還是喜歡羽毛球?』便發現自己真是喜歡羽毛球,無論單打或雙打,只要我可以繼續打羽毛球就可以了。」自此,他開始了羽毛球雙打訓練,出戰亞運、世界羽球錦標賽等不同大賽,更在2017年的馬來西亞羽球大師賽獲混雙季軍、2018年的新加坡羽球國際系列賽獲男雙冠軍。「我剛剛換了新拍檔,希望多加操練後繼續參與不同世界賽。自己年紀亦不輕了,希望在退役之前可以再參與亞運比賽。」 出戰亞洲羽球錦標賽 (Photo by Edwin Leung) 在港隊的訓練中,每天都有體能、技術、力量訓練,為出戰各項大賽作好準備。而譚進希完成每日操練後都會飲珍珠奶茶,之後回家打機和休息。但由今年年初起,他操練後會立即來到荃灣的一間台式飲品舖穿上圍裙,走入廚房沖出一杯又一杯珍珠奶茶,打理舖頭大小事務。「我的興趣是打羽毛球、打機、飲珍珠奶茶。我已達成打羽毛球的夢想,而電競選手因年紀太大不適合,所以就選擇開珍珠奶茶舖。」 2018年,譚進希(右2)代表香港出戰亞運。 最重要是那份熱情 譚進希表示,他十分熱愛珍珠奶茶,差不多每日飲一杯。2018年,隊友潘樂恩開了珍珠奶茶舖,啟發了他做運動員以外的方向。「我向她請教了不少,才知運動員在空餘時間除教波和讀書,都可以開舖做生意。既然自己喜歡飲珍珠奶茶,又想做生意,不妨試試。」譚進希萌生這念頭後,曾經想親自到台灣將一個新的台式飲品品牌帶回香港,但礙於自己需要集訓,沒有時間處理,加上要考慮食材的存倉問題,因此改以加盟形式開店。「我試過全港十多間可加盟的台式飲品品牌後,發現『花斑茶社』的品牌形象、食材貨源、飲品味道都最適合我。」決定加盟後,譚進希開始找合適的舖位,但過程並不是想像般簡單。他原先想在人流夠多的荃灣路德圍找舖位,但因當區已經開了一間大品牌的台式飲品店,難以競爭,只好另覓地方。「賣珍珠奶茶最需要人流,但人流多的舖位租金自然貴,但飲品卻不能賣太貴,難以兩全。」譚進希花了近一年的時間,終於在荃灣西站上蓋商場找到合適的舖位,但卻要面對意想不到的問題:疫情、投訴。 家人十分支持譚進希開台式飲品店。 「開張首幾天生意很好,但隨着本港疫情爆發,生意就一落千丈,捱得很辛苦。」商場人流稀少,更沒有人願意除下口罩,邊行邊飲珍珠奶茶。在生意淡薄、營運資金不足下,譚進希只好放棄僅餘的休息時間,一練完波立即回舖頭,放假時亦全日在舖頭工作,減少營運開支。「亦因為疫情,三月時體院宣布暫停訓練,正好讓我有更多時間打理舖頭,處理開店初期不同的瑣碎事。」在疫情下,有些網店主動找譚進希幫忙寄賣防疫物資,如搓手液、酒精紙巾等等,但卻收到商場管理公司要求停止所有寄賣,表示租約規定不得售賣台式飲品以外的東西。「不單防疫物資,就連店內的裝飾也有規管。」 除了處理舖頭業務,譚進希亦會落手落腳沖製飲品。 譚進希與本地插畫師合作,在店內加設繪馬場,讓顧客在許願牌上寫上不同心願或畫圖畫,但卻被管理公司要求清拆。「我已將許願牌拆下放入飾櫃內,但亦被指因收到投訴要清走。」除不能寄賣、掛許願牌,就連顧客送給他的手作擺設亦被管理公司要求移除。譚進希表示,自開業至今,差不多每天都會收到管理公司的短訊、電話,職員親自來舖內通知收到不同投訴或違反租戶合約等等,甚至收到管理公司發律師信。既要忙於為各羽毛球大賽作好準備,又要忙於舖頭營運,更要處理投訴和律師信,譚進希表示真的很忙碌,但沒有想過放棄,會繼續做下去。「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即使有多累都沒有所謂,最重要的是那一份熱情。」 隊友李晉熙(左1)、唐智朗(左2)、伍家朗(右1)來到譚進希的台式飲品店。 返回頂部 Share 做自己喜歡的事前路港隊羽毛球雙打代表賣珍珠奶茶 其他文章 沈旭暉 — 重奪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權 閱讀更多 陳一奇 — 為學生引路,為教師發聲 閱讀更多 黃國基 — 資深社工的人生下半場 閱讀更多 梁柏堅 — 讓青少年看到身邊的群體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