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基 — 資深社工的人生下半場

2016年在全民退保大遊行中代表「全民撐退保社福聯盟」上台發言。

08.2020Feature

採訪:Mak Mak ╱ 撰文:Mak Mak、周淑屏╱ 攝影:陳曉盈 ╱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黃國基(KK)於1983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畢業後入行,加入了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的社區發展(Community Development)部, 然後1993年開始任職本機構,先後負責社區發展、就業服務、青少年服務、國內社福機構督導及倡議工作,直至2018年退休後獲機構續聘為半職同工至今,一做三十多年,從未離開過社工本業。

總結個人經驗的寄語

他說:「猶記得當年入職後收到的第一個信息,是社區發展(CD)已是夕陽工業。今天看來,社區發展作為一項服務確是愈來愈少,但社區發展在其他服務中作為一種介入手法卻是愈來愈多。」

由全職到半職社工,總結個人經驗,KK個人認為作為一種着重宏觀介入及參與的服務手段,透過社會工作組織居民爭取利益並進行充權的過程,社區發展繼續在不同服務中發生,所以只要肯做,仍然會有空間。

90年代KK(前排左3)在彌敦道靜坐,抗議水務工程影響附近商戶。

提到香港各方面的自由空間都在不斷收窄,他勉勵後輩和同行在有限的空間仍要和服務使用者一起爭取,在生活上鼓勵公眾爭取權利、公義,而面對不會一成不變的政府,社工更要保持創意及彈性。

至於在爭取的過程中,受政府資助的社福機構可能有較大的顧慮,KK建議可以改用社福機構結盟或民間關注組的形式爭取,他舉例指之前由約十間機構組成「全民撐退保社福聯盟」,向政府爭取全民退休保障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他說:「未來的倡議要更具彈性,夥伴要多,合作層面要闊,可以多與非傳統及有彈性的小機構合作。」

聆聽青少年的聲音,與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在「新學制中期檢討及前瞻」聚焦交流會。
與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在「新學制中期檢討及前瞻」聚焦交流會。

前任區議員談區議會

不說不知,原來KK曾在1994至1999年出任油尖旺區議員,他又怎樣看香港的地區議會運作?他覺得當下投身區議會又可發揮多大作用呢?

KK指出,現實是區議會一直以來都沒有能力影響政府的政策,但在社區事務及居民的具體個案上,區議員卻往往能充當代議人,為街坊向政府爭取。他認為,現況下區議員仍可在協助居民個案方面發揮角色,他又建議新當選的議員可以多花時間在地區聯繫及組織居民、建立社區平台上。

他說:「一鼓作氣選議員不難,做議員更難,重要是深耕細作,勤力落區,繼續連繫街坊,切忌在當選後成為一個『消失的議員』。」

談到發展的空間,KK帶點慨嘆說:「1994年尚是年青的我決定參加區議會選舉,是因為想在香港回歸之後有位置作更多的參與;想不到的是,今天的限制如此大。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人), 在艱險中要奮進, 要加油,也要萬事小心!」

兒子還是手抱階段,KK夫婦已帶他參加一年一度的7.1回歸大遊行。

從來沒有考慮移民

KK的兒子已是中學生,KK對香港現時正進行及未來將進行的教育改革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內地的歷史教育告訴學生列強侵華,然後一跳便去到79年以後的經濟改革開放,那中間的三反、五反,以及後來八九六四的歷史去了哪裡?」

猶幸香港畢竟是一個國際城市,仍有接收外面資訊的自由。他認為,父母不是要教育子女贊成或反對一件事,而是要讓子女知道現在發生什麼事情。從兒子還是幼兒的時候,KK和太太差不多每年都會帶他一起去參加維園的六四集會及回歸後的7.1遊行。

KK說:他個人從來沒有考慮移民,但基於希望兒子可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及接受不同的教育方式,他會鼓勵兒子到外國讀書,但是否付諸實行,會由明年便升上高中的兒子自行決定。

KK在熟習沖泡各式飲料的技巧。

思考退休後的路向

前年退休後,KK一方面獲機構續聘為半職社工,另一方面又改以個人身分為國內社福機構做督導工作。隨着去年陸續結束與內地機構的合作,KK開始思考個人退休後的路向,最後他與喜愛鑽研健康飲食的太太於去年底決定開設一間茶食店。

做過就業和青少年服務社工的KK指出,希望可以透過它幫助一些有經濟需要的人就業,特別是年青人,至於生意只要不用蝕本及可持續便好。

中年人也有自己的夢想,對於想在退休後開店的人,作為過來人的他有這樣的忠告: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開店似乎有點冒險,但他相信,只要重視人與人的關係,憑良心做生意,便是真正的營商之道。

KK和太太希望將這些相關的積極、正面信息散落社區,他們又計劃未來會利用小店打烊後的時間,在店裡多舉辦一些社區活動,推動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與交流。

積極開展半退休後人生下半場的KK,語重心長的說: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崗位做一些事。他又指出:社會工作未必可以解決問題,但即使解決不到問題也可學習與問題共存。空間雖小,但他相信,總有空間可讓人繼續努力。是放棄還是仍為這空間努力,大家可以想一想……。




KK希望透過小店發放正能量。
 
其他文章